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重要环节

 

     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中,涉及到农场农庄、特色餐饮、手作民艺、亲子见学、精品酒店、客栈民宿、有机农业、生鲜电商、新媒体、NGO等多重元素。现代的开发商模式比较适合的是简单复制的大投入项目,对于乡村这种集众多小而美的产业于一体、景观零散赌较高的复杂生态系统,实施开发商模式则困难重重。而与村民的产权纠缠,也使开发商模式很难施展。总体来说,相比较于自上而下的开发商模式,乡村更倾向于自下而上的组织生长模式。

 一 

农场、农庄

农场农庄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以外,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是将吃、住、玩融为一体的小型综合体。很显然,这也需要综合型的人才与团队,才能将客栈、餐饮、娱乐、体验各种类型的业态进行无缝的对接与协调。比如在农庄中加入亲子互动内容,或者可以引入现代科技,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人们最喜欢的“扫一扫”功能,让小朋友们在认知动植物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做奶酪,做豆腐等农事,并为人们进一步的购买提供充分的体验界面,最终形成农场长期服务的高粘性社群。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友好型的比赛,在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不一样的乐趣,这都有助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 

有机农业

农业作为目前的一个开发商转型投资热点,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农业用地价格便宜,很多曾经的地产商朋友进入农业领域之后,按以往住宅开发的惯性,拿下了大片的土地。但经过短期的实践,才发现农业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由于农作物价格浮动,人力成本及种植经验等各种原因,最后即使把农产品卖到再贵,都很难挣钱(与标准化复制的房地产开发相去甚远)。如何把农业用地做出商业用地的价值,这是个问题。因而,观光农业成为必要的出路。

通过对观光农业主题与构成内容的梳理,将乡村手作节市、体验型运动(泥浆足球)、大地艺术季、乡村音乐节、亲子农业体验、主题婚庆等内容与相应的农业作物及季节相对应。通过循环往复的节市活动,带动人们的消费需求,再结合移动类居住项目(帐篷、房车、木屋、树屋、集装箱客栈等)来打造亲近自然的特殊体验。这种项目适用于大城市周边,具有大量客流潜力的乡村用地。

 

 

 三 

民宿、客栈

在乡村客栈、民宿产品中,众多创业者或投资人面临的最两大问题:

团队的不健全:一个成功的民宿通常需要产品(优秀的设计与产品定位,可见与不可见的部分)、运营、传播这三个方面。而我们看到多数民宿创建者只具备其中某一个方面的经验,甚至一个都不具备。也许有些有情怀的老板可以成就一家民宿,但这种几率还是很低的。

缺乏体验内容,虽然入住民宿本身就是体验,但人们往往需要更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青年团体、情侣、带小孩的家庭、有老人的家庭等等)对活动需求的不同要求设置活动内容,而当一个乡村周边无法提供这些活动的时候,就会使客人入住民宿的意愿下降。试想,两个小时的车程只是去住一晚,而没有其他收获,感觉不太对得起大家的时间,有更多的消费诉求,却无法实现。结果是商家只挣到床板钱,游客也没玩痛快。因此乡村综合体的系统化生态亟待建立。

 

 四 

创客

其中一部分乡村创客也被称为返乡创客,他们代表着一批在城市中掌握了最新理念与技能,但向往乡村生活,并愿意创造出高品质乡村产品的人群,也代表着当下人们厌倦城市的压力与节奏,回归乡村寻找心灵归宿的趋势。他们的创业项目从民宿客栈到自然亲子课堂,从古法红糖到乡村运动社群,从土壤医院到生鲜电商,几乎无所不包。但是我们也看到,乡村创客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原因有两点:

创业团队无法形成闭环,通常返乡创客所选择的创业项目与自己之前的专业并不一定吻合,而一个成功项目所需的产品、运营、新媒体营销等等不同专业人才,在这类创业团队中往往只具备其中某一项,非常不完善,这样的创业项目很难上正轨;创业项目往往是单点突破,缺少乡村旅游综合平台的支撑,在一个贫瘠的产业生态中,这些单点项目很难顺利成长。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乡村综合体有民宿、亲子农业见学、手作工坊,那么就会非常有利于古法红糖或土蜂蜜的销售,各类产品相互成就,互相引流,到相互带动的作用。但是,当一个村子只有一个单品的时候,无论是营销借力,还是新媒体传播方面都很难有成效。

创客确实是一批具备情怀与勇气的人才,他们把自己之前的所有积蓄投入到乡村创业,梦寐以求却很难获取成功。他们的失败将意味着有理想并以实际行动改变社会的人群的式微。因而,通过对乡村综合体的打造,对乡村创客产业的梳理与重组,无疑是对这一群体最好的支持,而且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大批小而美的项目与难得的人才。

 

 五 

民间手工技艺

民间手艺人和他们的手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很多传统手艺因为没有年轻人接班已近失传,而拯救民艺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它们的商业模式问题,让这些手作重新在市场与人们的生活中流通起来。这里面需要市场、传播、公益的力量共同努力。对于传统手艺的创新也极其重要,进行专家与艺术家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也未尝不可。

 

 六 

亲子课堂

在乡村度假体验中,自然博物课堂(亲子见学)是可以将各种体验、内容与知识串联起来的一个有效线索。自然博物课堂带领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认知动物、植物,以更加深度的知识链条将身边的事物串联起来,让看上去平凡的化为神奇,让在乡间的玩耍成为最好的学习体验。通常这类亲子见学体验课程的消费与住宿餐饮费用相当昂贵,但多数家长都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物超所值。因而,在没有增加任何硬件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游客消费倍增,并且以自然课堂为线索将很多乡村风物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产品包。在一些特别见学课程中,也成为某些衍生商品的入口,比如某亲子观鸟课程所卖出的高端望远镜数量占该望远镜品牌在中国总销售量的一半,这是非常惊人的关联销售能力。目前北京的自然博物咖啡,某亲子田园教育都属于这类机构。它们将会成为乡村旅游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七 

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对特定客群进行精准信息投放的能力,因此在度假地产的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乡村旅游中也不例外。在乡村综合体的推广中,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方式,更可以跃居为一线的生产方式,因为通过新媒体,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房地产拍脑袋定产品的简单粗暴,引入用户调查,并参与设计的模式,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思维和需求,这才是精准而有效的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首先从新媒体获知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因而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物理空间的入口,更要关注互联网入口的打造。利用新媒体,打造一个乡村乡愁品牌,获取互联网关注的势能(粉丝与订阅量),进而打通互联网入口与物理空间入口,使人们对线上品牌的关注与阅读延伸到特定线下空间的体验与购买力。因此,在我们塑造乡村旅游产品时,也可以按新媒体传播标准来倒推旅游产品的定位与位与设计,容易被网络疯传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内容。同时,新媒体教会我们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乡村旅游及一切体验类产品的标准,都是要给予游客必须到现场参与体验的理由。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把乡村综合体的开发模式总结为:

通过新媒体团队挖掘乡村本土历史、文化、故事、手艺、物件等独特传播内容,在线上打造乡村目的地文化品牌。

当该品牌互联网入口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启动一系列低成本的节市活动,如简单生活节、乡村音乐节、手作市集、乡村艺术节等。这些活动已经可以为乡村群落吸引大量客流,产生正向消费,形成游客口碑与粉丝群体(只需花费了少量营销费用及活动费用,但乡村目的地品牌已经形成)。

与终端用户互动,使用户参与对未来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位及招商商户的选择,形成用户导向的设计流程。

在这一过程中,因为乡村旅游产品的特点,操盘团队需要极强的整体产品把控能力及协调能力,但对资金要求不高,因为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平台推广费用,每一个单体产品的费用都可以由入住商户承担(客栈民宿、手作工坊、自然博物课堂等功能),各商户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团队,可以为其规避违约风险,商议更优惠条件,及进行整体的平台推广。所以乡村综合体的打造,更像自然生长,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对操盘团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对资金要求不高。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传统开发商团队在乡村项目中折戟的原因。

乡村综合体整合完毕后,将拥有从客栈民宿到乡村见学,从农场农庄到手作工坊等全链条体验型消费产品。并同时拥有专注于新媒体传播的公众平台,可以完成社群推广,提升文化价值等功能,形成互联网入口与物理空间入口的打通与连接。

 

 八 

NGO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手握资本的开发者们往往忽略了公益组织与机构的重要性。在中国,像扶贫基金会与绿十字这样的组织,应该说是最了解农村生活,始终战斗在乡村建设一线的机构。他们理解村民的诉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如何解决产权问题,如何通过合作社将全村人的利益与乡村旅游绑定起来,如何协调乡村思维与商业逻辑的冲突矛盾等,都有深刻、独到、可行的见解。

在乡村实践中,大笔的资金并不能保证良好的结果,很多时候上亿的投资往往因为个别农户几千块的利益无法施展,而将农户彻底迁出的开发商模式,在付出昂贵的租赁代价之后,因为没有将村民与项目的利益绑定为共同体,在未来的开发与运营中埋下了很多隐患。通过与公益组织的深度合作,我们发现很多乡村旅游的建设首先需要解决如何处理商业模式中与村民关系的问题,如此才能为项目奠定稳定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这一层面,自下而上的生长模式完胜传统开发模式。乡村的智慧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和领悟。